筛选标签设计方法论
本文受知乎 风尘棋客 知乎专栏《 爱迪生商业实验室 》中的文章《JOIN产品内参】市值100万到10000亿的App,都是如何设计筛选功能的?》启发而作
人是如何认知事物的?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抽象。通过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打上不同的标签,人们学会了这种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快速辨识并抓取目标事物的方式。分类、标签化事物是人们认知、组织生活中事物的普遍而广泛的手段之一。
信息分类学往往有两种信息分类方式: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在APP框架中线分类一般用于产品的功能架构(如图猫眼电影产品架构),而面分类则用于具体到某一项功能后的类目细分。线分类引导用户至相应的功能类目,而面分类则帮助用户在庞杂的类目中快速锁定相应的目标。而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属于面分类的筛选标签。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便是为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同时也为人们准确抓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带来了困难。我们知道,网络平台面向的是不同地域不同爱好不同生活方式的大量的用户,那么当所有的信息汇集于一处时,如何帮助不同的用户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呢?毫无疑问那便是筛选标签。那么具体到移动端中的筛选功能,我们就不得不先去了解一下移动端内容的分类问题。移动端与网页端的最大区别在于移动端多是消费者在碎片化的时间、场景进行的即时即兴操作,因而,消费者对于搜索的快速与准确性相比于PC端要求更高,用户在移动场景中多半没有耐心慢慢浏览(消遣类信息除外)。这就对信息的分类、筛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看来,标签式的内容分类其实是隶属于产品架构的一部分,只不过产品架构是针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组合,而标签式的内容分类其实是对目标信息按用户需求、企业诉求进行的再梳理,又或者说是为了配合产品架构中该处的功能目标的实现而对内容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梳理。
那么,应该如何对标签进行提取呢?
首先应该先考虑用户的诉求,其次再考虑平台的诉求,再次在充分权衡前两者的前提下结合内容本身属性进行三方的平衡。
1)什么是“用户诉求”?用户的行为往往带有目的性。对于产品而言,产品与用户往往存在着双向选择性。话句话说,产品通过刻意打造某种调性筛选目标用户的同时,用户也在选择产品。既然用户选择了产品,必然是带着某种期待,这种期待就是用户诉求。
2)什么是“平台诉求”?平台诉求乃在于平台在规划某一功能,某一页面时希望通过这一设计达到何种目的。
3)什么是“内容本身属性”?内容本身属性即内容的特点。譬如谈到衣服必然涉及面料款式,谈到社区内容建设必然涉及精华帖、最新贴之类。又譬如下文提到的河狸家美甲服务,必然涉及时间属性与地理属性。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进行提取呢?以keep健身为例:
用户的诉求就是寻找健身项目,我刚开始健身,那我可以通过全部难度来选择初级难度,我想训练腹部,我可以寻找相关部位的训练,健身运动会涉及到训练部位、强度、是否涉及器械、场地、时间、训练类别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这在整个训练课程标签下的筛选标签都得到了体现,这便是用户诉求。
但是我们细看下图,在训练课程页面之下会有最新上架、为你推荐等等分类方式。很明显,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平台希望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平台的相关新的内容,新的训练项目,让用户感受到平台的内容在不断丰富,话句话说就是为新项目导入流量,从平台角度来看总加健身项目的分类方式可以总加每一个健身项目的曝光度且让用户形成平台有着大量训练内容的错觉。
从内容属性来看,这种横跨两个页面的内容分类方式本身就是基于健身运动由于涉及较为复杂的需要考量的因素的而产生的。
当我们提取内容标签时,应该注意标签打得越少,目标的刻画越粗糙,精确度越低,即粗分类。标签打得越多,对于最终目标的刻画就越精细,即精细化分类。但是,并不是说分得越细越好,而是要根据用户与企业诉求进行合理的取舍。原因在于,过度的分类不但无异于用户的快速获取目标物品,反而会增加用户的筛选负担,消耗不必要的系统资源。而这中间的尺度是衡量设计水准的一个标准。
当设计师按照上述的标准用筛选标签将内容梳理之后,就需要以页面的形式进行视觉呈现。那么,设计师是如何呈现的呢?在我看来有二种形式:
一:一个标签对应一个页面(粗分类)。
该标签是线分类的终点,其下面是大量的类目信息。很明显,该单一标签对应一个类目页面。而该页面并没有引入辅助标签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精细化的分类。使得信息分类停留在粗分类阶段。那么,是不是信息一定要精细化分类呢?事实上,有时对于用户而言粗分类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快速阅览。
如上图,今日头条、三十六氪、enjoy都采用了单个标签对应单个页面的内容分类方式,原因在哪里?
今日头条提供新闻类内容,那么新闻类内容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分类就是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几个大类进行分类,况且新闻带有明显的时效性,因此,大线条的分类基本可以囊括社会上正在发生的要闻,没有必要再次细分;从企业诉求来看,今日头条面向的是全国用户,因而分类过于细化不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用户诉求来看,用户浏览头条往往是带着一种消遣的心态,并没有筛选相关细分领域专业新闻的诉求。
三十六氪的slogn为“ 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其本身的企业属性已经为平台提供的内容打了一个标签,而因为新闻的时效性,因此本身平台产出的内容并不会庞杂到寻要分类。
Enjoy从企业属性来看,其定位为“精选美食电商”。那么必然注定其内容是少而精的,因此当用户进行内容筛选时,企业本身属性使得平台呈现内容前已经对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筛选,因而“本地化”标签下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多少。最为重要的是,该页面属于主页右侧的搜索页搜索关键词后的显示内容,对比同一关键词在本地精选中的搜索会发现本地精选页面会出现智能排列。原因在于前者功能重点在于突出本地服务与全国送,引导用户认知该关键词在平台下的服务有哪些,而后者重点在于精细化筛选,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项。我们知道,产品与用户是双向选择的,产品在选择用户用户也在选择产品。Enjoy用户选择该平台是冲着“精选美食”而来的,什么是精选美食,如果用户在平台输入“火锅”字样,结果出现了大众点评一般大量的商户以及筛选标签,我想这一定会让用户平台产生质疑。因此,从用户诉求来看,用户并不会期待在“火锅”标签下看到太多的内容,故而筛选标签也不会像大众点评那样有太多的细分筛选标签。而仅仅提供了距离与价格两个一般性的筛选维度。(见下图)
事实上,严格来说,我们移动手机端绝大部分页面都是单标签页面。采用单标签页面的内容一般属于功能性页面,譬如手机app tabbar中的标签对应的页面;或者快速浏览性内容,譬如上例中的新闻类APP;又或者内容质量精而少。而一旦内容不具备这三种属性,就应该考虑添加相应的标签以便于快速筛选目标信息。由此也就有了多个标签对应一个页面。
二:多个标签对应一个页面(精细化筛选)。
多个标签对应一个页面的前提是该页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为了帮助用户在众多的内容中筛选出目标信息,通过针对目标项的的多维度刻画,使得系统快速筛选出目标项。多维度筛选并不是说维度越多越好,而是权衡用户、平台、内容本身属性后的最优解。当然,所有筛选的排列顺序都必须按照先帮助用户进行粗筛选,再帮助用户进行精细化筛选的顺序。这其中根据用户对于各个标签需要满足的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1一个主标签+多个筛选标签(随机筛选组合)。
这种情况下,主标签是用户的刚性需求,而筛选标签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锁定目标。
很明显,主标签是美甲这一项目。当用户点击美甲这一主标签(线分类终点)之后,会进入相应的内容页面。该页面通过不同维度的标签(面分类),帮用户快速缩小目标服务搜索范围。
1)一般维度(粗筛选)。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服务都会有其领域相关的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诉求的一般性筛选维度。
美甲作为服务类项目,从平台角度来看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应该尽可能使得平台留住商户。默认的综合排序应该就是为了让所有商户都有一个可以获得流量入口的机会。作为消费类服务,用户关注点一般集中于价格、受欢迎程度、好评度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平台提供的一般维度标签为综合排序与价格两大类粗筛选标签。
2)个性化维度(一级精筛选)。
既然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服务都会有该领域的一般性筛选维度,那么同样的也必然会有该平台、该服务相关的个性化的筛选维度。这些筛选维度往往更加能够体现平台与服务的特色。
河狸家的个性化维度就在于下面“今日可约”、“当前位置可约”、“附近手艺人”。这三个筛选项是从移动平台以及该服务项目本身的属性出发,提炼出的该服务项目的三个符合消费者诉求的刻画维度,当然这三个标签也属于精细化分类。如果是京东,那么该维度下必然包括京东到家。
3)精细化维度(二级精筛选)。
右侧的筛选是为了满足用户进一步精细化筛选的诉求,因此价格更加细分、星级更加细分、时间更加细分,精细化维度其实是在一般化维度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精细化维度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频率以及所需要占用的页面空间一般采用隐藏的形式,譬如侧滑栏、弹出框等等。
2一个主标签+多个筛选标签(必须同时满足)+多个标签(随机筛选组合)。
当用户点击泳衣及海滩进入页面我们发现筛选项占了页面的13。当用户点击酒店之后进入页面我们发现,中间页面其实就是一个超级筛选标签页面。氧气APP刚进入页面后,效果如左图,而当用户上下滑动后如右图。为什么要为用户呈现尺码等筛选标签,原因在于,女性在进行内衣筛选的时候,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尺码大小之类的筛选,而这类筛选往往对于用户而言是固定不变且必须的。交互默认用户进入页面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便是对于尺码等筛选标签的选择,而无论用户是否进行操作,滑动页面后系统都会自动将其隐藏。事实上,尺码等筛选标签就相当于去哪儿网的那个单独的筛选标签页面(中间)。只不过氧气以巧妙的交互形式将其整合到了一个页面中,且配合用户下滑浏览的动作将其自然隐藏。
由此该类标签页面的筛选维度其实是在一个主标签+多个筛选标签(随机筛选组合)页面所包含的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刚性需求维度。这一维度下的筛选标签帮助用户过滤掉对于用户而言没有丝毫价值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这些应用要将宝贵的页面资源用于筛选标签的放置,如果你仔细阅读本文内容,你就会发现:
1)一个标签对应一个页面的这种形式,其实其内容不需要筛选就可以满足用户随意浏览这种场景下的需求。用户对于内容并没有特定的需求,或者说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标准较为随意。
2)而到了一个主标签+多个筛选标签(随机筛选组合)这种形式时,虽然绝大多数内容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用户带有某种目的性,因而匹配度较低往往意味着用户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3)最后是一个主标签+多个筛选标签(必须同时满足)+多个筛选标签(随机筛选组合)。这种形式下的内容如果不能满足任意标签,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就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发现无论是氧气还是去哪儿网,会将筛选标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原因就在于用户对于内容的标准较高,因而不符合用户需求标准的信息对用户来说就是无效信息,因此相较于展示内容,呈现筛选标签显得更加重要。
由此可知,用户对于住宿信息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说36氪这种单标签页面的浏览内容或许每一个内容都有引起用户浏览兴趣的可能性,那么在多筛选标签必须同时满足的这种页面下的内容,无关内容非但没有丝毫引起用户浏览欲望的可能,甚至会引起用户的烦躁。这也就不难理解去哪儿网会将筛选标签单独拿出做了一个独立页面,先帮助用户过滤掉大量无关信息,再通过一个多筛选标签页面帮助用户获取目标信息,设计师无需担心这会打扰用户,因为对于用户而言准确筛选的重要性远胜于内容的浏览。
综上,如何合理的将提取出的筛选标签进行合理的呈现呢?
首先需要研究清楚,主标签在整个产品架构中的位置,作用是什么?以此决定是否要添加筛选标签。
其次需要研究清楚,用户对于该主标签下的内容的需求标准是什么?用户浏览该内容的场景化需求是什么?以此决定,添加标签的类别。
再次需要研究清楚,如果需要添加标签那么添加标签的形式应该如何呈现?形式的呈现到底是用隐藏的形式还是展现在页面,应该根据用户对于内容筛选需求的强烈程度而定,用户筛选需求程度越强烈,将筛选以便于用户操作的形式至于页面非但不会打扰用户相反会取悦用户,而当用户对于筛选的需求强度不高时,隐藏筛选或许会更好的引起用户的好感。当然,还应该考虑的就是平台诉求,内容本身属性等因素,各方因素考虑完整之后进行一个平衡。设计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平衡各因素以使结果最大化的能力。
包装上标签怎么设计
包装上标签怎么设计。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首先,在包装材料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包装材料中包含有什么样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会有害,是否会产生污染。其次,在选材方面,不同的包装材料会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特定材料的特点进行选择。第三:包装的结构设计。可以说,包装的结构设计对品牌营销方面意义重大。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体现包装物品所承载的信息。首先,包装材料中包含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玻璃和纸。不同材料的包装材料在制作、加工和使用环节上会有不同的特性和要求。不同的包装材料往往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
如何进行高效的文章分类和标签的数据库设计
几乎在所有web项目中,都涉及文章分类和标签的设计,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常见、典型的案例
站长并不保证我的思路就是最好的,只是分享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互相促进与提高
我们假设的开发项目是一个博客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与文章相关的,那么我们今天讨论如何设计博客系统的文章分类和标签
1、首先,分类和标签都是要和具体的文章相关联的,当然也可能一些文章既没有分类也没有标签,这一点是大家在写查询的时候容易疏忽的地方
因为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在查询文章列表的时候关联分类表,查出所有的文章和分类,对应关系一般是文章表的分类id对应分类表的id,使用where子句进行限定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了,由于使用了where子句,那么只能查询有分类的文章,而没有分类的文章就查询不到了
这时候怎么办?应该使用连接查询,left join,这要没有分类的文章,在文章分类id那一栏会显示null
通常我们只使用left join,而很少使用right join
2、一般,一篇文章最好只对应一个分类,当然如果你想要对应多个分类也可以
但站长并不提倡,文章在多个分类中重复会给人很不专业的感觉,即使有些文章可能确实设计到多方面的内容,那么你应就其中的侧重点来分类
而标签就不一样了,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标签
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靠一个sql语句既查出所有文章的分类和标签,又做到查询结果中的文章id不重复
通常我们需要把查询出来的结果直接循环出来,那么这个结果一般是二维数组,第二维的都存储了唯一一篇文章的相关信息
但是,标签和文章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个标签对应一篇文章,如果你只用一条sql语句的话,那么我们查询出来的结果,当然也是多行,这不符合我们目标数据的要求
应此,需要在查询完文章和分类之后,在前面结果的基础上再查询一次文章标签,把两次的结果结合起来,存在数组中,这是对应文章列表页面的查询方法
对于具体文章页面,可以分两次查询
好了,还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就先说了如何查询结果,相信大家也看烦了,下面就举例说明:一、文章表:post,字段如下:id【唯一标识】,aid【作者id】,title【标题】,content【内容】,cid【分类id】二、分类表,category,字段如下:id【唯一标识,与post表的cid关联】,name【分类名】三、标签表,tag,字段如下:id【唯一标识】,name【标签名】四、标签与文章对应关系表,tag_,字段如下:id【唯一标识】,postid【文章id,与post表的id关联】,tagid【标签id,tag表的id关联】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单独用一个表来存储文章与标签的对应关系,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在tag表中增加一个文章id字段呢,比如:tag表:id,postid,name这样做的话,并不是不可以,但是,由于一篇文章对应多个标签,所以name字段的值会出现很多重复,比如一篇文章,假设文章id为1,有2个标签,php和mysql,那么在tag表会这样存储:id:1,postid:1,name:phpid2,postid:1,name:mysql另一篇文章,假设id为2,有2个标签,也是php和mysql,那么在tag表中它会这样存储:id:3,postid:2,name:phpid4,postid:2,name:mysql大家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样的设计name字段也就是标签的名称在同一张表中可能会大量重复
但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如果你要查询一个标签下有多少篇文章,只要单独查这个表就可以了,比如要查询含有php标签的文章有多少篇,只需要select count(name) 02from tag where name=’php’,就可以查出来
不好的地方是,如果要查询所有标签的集合,使用这种设计需要使用group by name语句来去除重复的行
如果用之前的那种,只需要select * from tag就可以了
一时之间,好像不太好取舍
这两种设计都会有数据冢余,第一种tag_表中,存在tagid字段的重复;而这两种设计又都有各自的好处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呢?站长也说不好,所以无法为大家下结论
但是站长在研究wordpress数据结构的时候,发现wp是采用的单独建表存储文章与标签对应关系的方式
另外,如何设计有时候也是取决具体功能的需求的,所以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标签:分类和标签, 博客数据库设计
档案盒的侧面标签怎么设计
新建的档案室,由于档案种类比较多,为了方便档案的管理,也为了快速查找文件档案,我们会给档案制作标签,那么,该怎么制作档案标签呢?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打开条码打印软件,根据实际纸张在文档设置窗口中设置一下纸张和布局。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如何设计档案标签内容。
一、绘制档案表格 点击软件左侧的”绘制圆角矩形”按钮,在画布上绘制矩形,再点击软件左侧的”绘制线段”按钮,在矩形框里面按住shift键绘制线条。(绘制表格的方法具体可参考中琅标签打印软件如何绘制表格教程)
二、添加文本内容 点击文件左侧的”实心A”按钮,在画布上绘制普通文本对象,双击普通文本,在”图形属性-数据源”中,点击”修改”按钮,在数据对象类型中选择”手动输入”,在下面的状态框中手动输入你要添加的信息,编辑-确定。
三、添加条形码 点击软件左侧的”绘制一维条码”按钮在画布上绘制条形码对象,双击绘制的条形码,在”图形属性-数据源”中,点击”修改”按钮,在下面的状态框中手动输入你要添加的信息,点击编辑-确定。
四、添加图片 点击软件左侧的”插入位图图片按钮,在画布上绘制位图对象,双击绘制的位图图片,在”图形属性-数据源”中,点击”+”号按钮,数据对象类型选择”手动输入”,点击左下角的”浏览”,选择你要导入的图片,点击添加-确定。
设置好之后,点击软件上方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或者”文件-打印预览”,看下预览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zbjsjy.cn/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