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翻译
大意是: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总共九百人.
发:征发,发配.
闾左:多指贫苦百姓.
谪戍:驻守,戍守.
渔阳:地名,在今天北京密云西南.古代多用渔阳指代边防地区,征戍之地.
越6个字文言文解释
1. 常见的文言文的几个字的意思``
1.于 .引出动作的时间等 2.表示比较 3.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动词词头,无义. 于 於 yú 〔介〕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
——《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
——宋·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
——《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
——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
——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
——《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
——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于 2.为读二声时,1.为是动词,解释为:以为、认为……2.用在句末时,是语气词3.表被动时,是介词。 读四声时,是介词,当“替”讲3.以1.用. 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率领 《左传》”宫之奇其以其族行” 3.认为,以为 。
4.原因《列子》 “宋人执而问其以” 5.介词。在……时候;凭借……身份;因为(“孙膑已此名显天下”)。
6.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7.和“上”“下”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如“以上”;“以东”。 11.通假字,“已”,已经。
《史记》“固以怪之以” 以 1.作介词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 凭 因为 2.作连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可译为“来” 3.作动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认为4.其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
三缄~口。独行~是。
自食~果。 ◎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
~余。~次。
文如~人。名副~实。
言过~实。 ◎ 那里面的:~中。
只知~一,不知~二。 ◎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
大概~。5.而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
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6.然然 rán ㄖㄢˊ 对,是:~否。不~。
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
~诺。
2. 谁有文言文常见的字,字+意思+解释+例句
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犹得备晨炊( 准备)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绣( 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 尽)群响毕绝( 全部)7、薄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 记录)束手无策( 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 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3. 这几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霈1 〔pèi ㄆㄟˋ〕
〔《广韵》普盖切,去泰,滂。〕
1.雨雪充沛貌
2.泛指盛多浓重。
3.大雨。
4.潮湿,潮润。
5.喻恩泽。
6.谓赐予恩泽。
7.谓绰有馀裕,应付裕如
萱
1.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
2.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兴1 〔xīnɡ ㄒㄧㄥ〕
1.起身;起来
2.兴起
3.派遣;出发
4.征聚
5.推举;起用。《
6.产生
10.倡导
11.创办;举办
12.设立;制造。
13.成功;成就
14.昌盛;兴旺
16.流行;时行。
兴2 〔xìnɡ ㄒㄧㄥˋ〕
1.譬喻
2.《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
3.喜欢
4.兴致
4. 越字的意思是什么
越 yuè (1) (形声。
从走,戉( 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2) 同本义 [pass over;cross] 越,度也。
——《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
——《吕氏春秋·长攻》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崖可越焉?——《楚辞·天问》 越天都之胁。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予越其右。 越长城之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越中岭。 (3) 又如:越位;越度(跨越);越绝(越过,度过);越陌度阡(穿过田间小路);越冬(过冬) (4) 超越,跃过 [get over;jump over] 戒勿越。
——《礼记·曲礼》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5) 又如:越墙而逃;越级升迁;越先(超过,超越) (6) 超过;超出 [exceed;overstep]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
——《汉书·宣帝纪》 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柳宗元《断刑论下》 (7) 又如:越礼(不守礼规;超越礼仪范围);越次(越出位次;越出序列);越职;越分(超过本分);越俎(比喻逾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越规(超越规范) (8) 传播,宣扬 [propagate] 使越于诸侯。
——《国语·晋语》 (9) 失坠;坠落 [fall]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书·盘庚中》 (10) 飘散;散失 [disperse]。
如:越香(散发的香气);越气(犹清香);越裂(散失;消散) (11) 劫夺,抢劫 [rob] 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书·康诰》 (12) 又如:越货(抢劫财物) (13) 及、到 [attain;reach;e up to]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组词: 1.越冬 yuèdōng 指动植物、昆虫、病菌度过冬季 2.越冬作物 yuèdōng zuòwù 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也叫"过冬作物" 3.越发 yuèfā 更加 [例] 过了清明,天气越发暖和了 [the more…the more]∶越…越… [例] 听众越多,他们讲得越发带劲 4.越分 yuèfèn 超过本分 [例] 庶民不敢越分 5.越轨 yuèguǐ 超越规范 [例] 越轨行为 6.越过 yuèguò 经过或超过[某事];渡过;跨过 [例] 越过山峰,我们发现脚下是个大峡谷。
《陈涉世家》的习题及答案
吴永锋《陈涉世家》练习及答案 我也没找到呀,你有也给我分享分享呀! 1、如何理解文中的“卜鬼”事件? 陈涉、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
《口技》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导语: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口技》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学习!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起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音
少(shǎo )顷 犬吠(fèi ) 呓(yì ) 语 夫叱(chì)大儿声 觉(jué)
夫齁(hōu)声起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注释
京:国都,京城。
善:擅长,善于。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下:拍。
哗:喧哗。
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
然:...的样子。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
啼:大声哭。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时候。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时
齐发:一齐出现。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斜眼旁视,伸颈、侧目都是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打呼噜。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拟声词,老鼠活动的声音。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倾斜翻倒。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俄而:一会儿。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出现。
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名: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面色改变。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先走:抢先逃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没有了。
撤屏:撤去屏风。
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率爱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7 备:众妙毕备(具备)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头发)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会,古:适逢 今:会议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3。稍,古:渐渐 今:稍微
4。间,古:夹杂 今:事物两端之间
5。股,古:大腿 今:量词
6。走,古:跑 今:行走
7。是,古:这,那 今:判断动词
8. 虽,古:即使 今:虽然
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特殊句式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句:“会大宴宾客”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时间量词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赏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 《口技》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相关文章:
1.《口技》原文及翻译
2.林嗣环《口技》原文翻译
3.《口技》译文及注释
4.望岳原文及翻译注释
5.《口技》原文及重点题型解析
6.七年级下册口技原文及翻译
7.《核舟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8.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9.《游居柿录》原文及翻译赏析
10.《六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口技》阅读答案
【上海市】一(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xx》,作者是 (年代)的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答案】
9.口技 清明
10.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11.B
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字解释
谪
(谪)
zhé(ㄓㄜˊ)
[1]谴责,责备:众人交~。
[2]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降。~戍。~居。贬~。
[3]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
这里的“谪”应采用第2个解释,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本文链接:http://www.zbjsjy.cn/2689.html